喝武夷岩茶,遇上“起霜”的大红袍,是好是坏?

喝武夷岩茶,遇上“起霜”的大红袍,是好是坏?

15阅读 2019-02-26 06:23 常识


《1》

大红袍,是武夷岩茶中的一块金字招牌,人情往来,用作茶礼最好不过。

这不,爱喝茶的隔壁张大爷,就收到了一盒大红袍。

喝了多年铁观音的张大爷,这些年,岩茶也接触过不少,但打开这盒大红袍时,心里起了嘀咕。

原来呀,这大红袍的干茶条索上,泛着一层白霜,像柿饼般,联想到当下发潮天气,猜想这茶不会发霉了吧。

今儿,正当麻花捧着盆新买的多肉往回走时,突然身后传来张大爷笑呵呵的声音,“过来一起喝杯茶,正好有盒大红袍,你来看看。”

这大红袍起了一层霜,到底还能不能喝呀,是不是发霉了?



在看过具体的茶样后,麻花找到了大红袍起霜的真相,原来这不是发霉,而是茶碱。

焙火较透的岩茶,茶叶里面部分咖啡碱跑出来,凝在表面上,就成了这起霜的模样。

放心吧,这大红袍没有存坏,也没什么怪味酸味,可以喝的。

从张大爷那回来,就在想一个问题,喝岩茶,干茶条索上的白霜,人们对它的误解,可真是不少。

没接触过起霜岩茶的人,看到这层白霜,会误以为是这茶发霉了。

亦或是,在知道焙火透的岩茶才有可能出现白霜时,又将白霜奉为好岩茶必备的金科玉律。

岩茶的起霜真的有这么神奇吗?今儿就来好好扒一扒,岩茶身上的那层霜,是怎么一回事?



《2》

岩茶干茶条索上的白霜,是怎么形成的?

白霜,在不少古诗里,是个美好的意象。

竹里疏枝总是梅。月白霜清,犹未全开。

霜落满地,带几分清冷的美感,朦朦胧胧的,带着诗意。

日常生活里,霜,是种常见的自然现象,水汽凝华而成霜,在严冬的清晨,户外的植物上,常会结上一层霜。



水汽凝结成霜,需要一定温度作用,近地表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,才会结霜。

茶叶中的咖啡碱析出,凝成茶霜,同样需要相应的温度条件。

咖啡碱在120℃时开始升华,在180℃时开始大量升华,冷却后凝华成针状结晶,温度的骤高或剧减,是白霜形成的关键。

岩茶的起霜过程,与岩茶的焙火工艺,息息相关。

要是到过岩茶的炭焙坊,多细心留意,能明显的看出炭焙间的墙壁、焙火的用具表面,都会带出咖啡碱凝成的白霜。

岩茶条索上凝出白霜,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进行:

【升华】

茶叶中含带有咖啡碱,在没有发生反应时,以生物碱物质形态(固态)存在于叶片的细胞液中。

当岩茶焙火时,由于受到温度的作用,大量的咖啡碱由固态模式转向气态,开始升华。



【凝华】

气态的咖啡碱,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在寻找落脚点。

岩茶在焙火中,不断翻焙,温度骤降,部分的咖啡碱凝在茶叶表面,由气态转为固态,起霜由此形成。

另一些咖啡碱,降落在表壁温度较低的墙壁,或是焙火用具上,同样会泛出白霜。

露白霜清,自然界的白霜,和岩茶的起霜,都是同样升华、凝华的过程。

水汽升华,凝在地表,落地成霜;

咖啡碱升华,凝在茶叶表面,茶叶起霜。

关于岩茶干茶条索的起霜,过程并不复杂。



《3》

岩茶起霜,和什么因素有关?

岩茶在焙火过程中,如何才能形成白霜呢?

接触过岩茶的茶友,都会知道,不是所有焙过火的岩茶,都会形成白霜。

岩茶的起霜,与茶叶自身内质物含量,焙火的温度,以及方式有着直接关联。



【咖啡碱含量高低是起霜的基础】
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咖啡碱含量过少,岩茶起霜根本无从谈起,成了海市蜃楼。

茶叶中的咖啡碱,其含量的多与少,与茶树品种、生长环境、制茶工艺等,息息相关。

茶叶内含的咖啡碱含量高低,是决定岩茶起霜的基础前提。



【焙火工艺,决定白霜的产生】

咖啡碱在茶叶中广泛分布,是构成茶味的重要组成物质。

那么,为什么岩茶能起霜,而其他茶类,如白茶等,不会起霜呢?

终归到底,和岩茶的焙火有关。岩茶焙火的温度,决定白霜的产生和有无。

焙火的温度,要恰到好处,才会凝出白霜。

焙火温度太低,咖啡碱达不到升华的最低条件,无法析出;

而焙火温度过高,咖啡碱升华速度过快,来不及冷却凝华,依附在干茶条索上。



【传统的焙火方式,更容易起霜】

采用传统炭焙工艺的岩茶,更容易起霜,这和岩茶的焙火方式相关。

在传统炭焙之下,岩茶的条索,通常会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,进行焙火。

这样一来,咖啡碱升华后,从哪里来,就往那里去,干茶条索上更容易起霜。

遇见一款起霜的岩茶,在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其焙火到位,岩茶吃火够透,咖啡碱才会升华。

这样焙火透彻的岩茶,条索干度足够,轻轻一抓,发出来的声音,是清脆的。这样的岩茶,更耐储存。



《4》

岩茶起霜,能作为判断其品质的标准吗?

起霜,并不能作为判断其品质的标准。

判断一款岩茶的好坏,万变不离其宗,要看准其山场和工艺。

喝着有香,有水,有韵的岩茶,方是好茶。

好的岩茶,香气纯正、馥郁、清晰,没有杂味怪味酸味;

好的岩茶,汤水透彻明净,不含杂质,茶汤醇厚,有内容物。

好的岩茶,茶汤下肚后,喉咙留有气韵,回味绵绵不绝。

这三点,才是判断一杯好岩茶,永不过时的招数。



若是干茶有无白霜,来判定一款岩茶好坏,按图索骥之下,会犯不少啼笑皆非的笑话。

若是按这样的标准,那么,是不是能说明,所有轻火功的岩茶,品质都不好?

焙火程度较低的轻火功岩茶,温度达不到咖啡碱升华的要求,干茶条索上少有白霜。

又或是,将一款山场普通的岩茶,拿来急火猛烘,温度大起大落下,大量咖啡碱析出,白霜凝了一层又一层。

这样急火烘焙下的岩茶,能说其品质好吗?

用岩茶起霜,作为判断岩茶好坏的标准,实在很奇怪。

像是遇见了一匹毛色黑亮的马,用毛色黑作为马的判断标准。

如此一来,牵来一匹白马,识别标准不通过,白马不是马。

牵来一头黑色的小毛驴,却将其视作马,不是很奇怪吗?

岩茶起霜,说明其焙火透彻,但有白霜,不一定就是好茶。

岩茶干茶条索带白霜,与岩茶的品质,不成正比关系。

决定一款岩茶品质走向的,除了焙火,还和山场、工艺、采摘天气、储存情况等一系列因素相关。

若是用白霜作为判断岩茶好坏的标准,会停留在浅薄的层面,不少好茶就要被彻底误会了。



《5》

麻花最近在烦恼一件事。

在手机脸部识别时,卸掉了眉毛的麻花,五官识别不通过。

没有画眉毛的麻花,难道就不是麻花了吗?真是生气!

喝茶也是一样,没有白霜的岩茶,就不能是好茶吗?

这完全没道理呀!

起白霜的岩茶,不一定是质量有问题。

干茶条索上的白霜,并非发霉变质的产物,而和焙火过程中,咖啡碱凝华有关。

而条索不带白霜的岩茶,与焙火程度有关,不能说明茶不好。

具体鉴别一款岩茶的好坏,单看干茶白霜是没有用的,得结合香气和口感,看好不好喝。

若以白霜有无,作为判断岩茶好坏的依据,那可真是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!

上一页:遇见普秀2018年金豕纳福(熟)

下一页:普洱茶投资分析: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毛茶价格下跌为哪般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